我人生第一次到京都旅行是二零零五年,很記得走出京都車站的一刻就被迷住了,第一感覺就是:啊!這才是日本!坦白說,當時在泰國布吉住了幾年,去到京都就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。如果東京是繁華璀璨,大阪就是熱情開放,唯獨京都真真正正是傳統和風,人物景致都像回到一百年前的日本,它許多道路名一直沿用舊時,甚具懷古味,像四条祇園、烏丸御池、千本今出山等;加上古蹟處處,有時候又會碰到穿着傳統和服的少女,走在路上像坐上時光機。心想如果能在京都擁有一個物業,是多麼幸福!
十多年後,我終於接觸到第一個京都物業,而且是全新公寓,實在讓我興奮莫名!眾所周知京都的住宅大都是木屋,很少公寓,但當我得到價單時,倒有點意外,原來京都的樓價並不便宜。發展商跟我說,不要以為京都是鄉下,它是天皇住的地方,是昔日的首都,真真正正的京都人,而又住在京都的不超過五十萬人。京都人,你只要看姓氏,就知道他是甚麼身份,有沒有錢。他續說海外人都誤解,所有有錢的都住在東京,相反其實只要你是超級富豪,都一定在京都擁有物業,因為這是身份地位的象徵,如同香港有錢人都需要有馬會、高爾夫球會會籍一樣。
自己能參與這次京都項目的銷售,已經非常自豪。
京都物業價錢接近東京,原因是供應量少,京都的住宅通常都是五六層高,且向橫發展,導致建築面積、容積率少了,價錢自然貴;加上京都周圍都是古蹟,要找地很困難。我有位朋友曾經蓋過一個細型酒店,以為可以省材料費,建築時間亦不會很長,他找住在當地的中國人幫忙,由買地、申請、設計到建築,原只需十八個月就完成的項目,結果就拖了三十六個月才完成。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在京都起樓,要過很多「地區性」的難關,而且出乎你想像。京都不像東京和大阪,你在哪區起樓,到隔壁打個招呼就可以;京都式打招呼要家家戶戶去拜訪,還要帶上手信。因為鄰里可以反對你起樓,例如他們會說街道收窄會導致塞車,又會說人多了,治安不好;當收到反對,就需要做協調,有時會要求你請一個廿四小時看守員,又或者加蓋設施疏導交通;如果知道你做民宿,就更加困難了!
日本人向來保守,但京都人更是保守中的保守,來來回回成本便貴了很多,亦間接讓京都樓一戶難求,甚至千金難買!所以每逢有新樓盤推出,發展商根本不怕賣不出,單是當地已經能消耗,但我真的非常貪戀京都物業,所以年多前用盡辦法取得海外代理權,今次全新樓盤「京都謳歌」只有六十四伙,當地這個星期已預售了十八間,幸好正式開售比香港遲一星期,否則一伙難剩。不過我還是想奉勸打算買京都物業的朋友,買京都不要太注重出租回報率,你要賺租就應買大阪,因為住京都帶給你的滿足是難以用金錢衡量的!
連結:
《東周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