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經常做講座,遇到不少買了英國樓的朋友向我吐苦水,有人幫襯國際大行買樓,但大行沒有租賃服務提供,逼着四處找人放租;有人用過百萬英鎊買了倫敦 Zone One樓,中介沒有做好諮詢,就跟他說可以做按揭,沒有考慮他是用兒子名義購買,兒子薪金根本沒法貸款,而他已年屆六十五,亦沒法做擔保,中介還催他成交,否則樓會被沒收。
我在香港住了十多年,對香港人的要求與需要, 都很清楚。
貸款買樓,然後收租供樓,大家都覺得這是最理所當然的事;為何國際大行不提供按揭諮詢、租賃服務?他們的規模不是很大嗎?資源不是很多嗎?我出身國際大行,自創公司亦是從細行做起,坦白說,我很熟悉這行的玩法。國際大行的做法是總公司先取得樓盤,然後分給各區銷售,樓賣出,工作算完了。事實上,他們是有分公司管理地區的租賃服務,但會選擇性幫客人出租,亦會有很多理由拒絕幫你,這跟規模、資源無關,純粹覺得你「不夠格」!
當然,國際大行有其優勢,他們可以取得第一手樓盤做首推,成立的歷史比較長,部門及資源亦較多,有些地方我都覺得不錯,例如他們有Research Team做報告;但負責海外銷售的國際部,卻出奇地很少人,當年我就是負責這個部門,才練得一身銅皮鐵骨!雖然大行經常接觸新樓盤,但他們卻未必知道香港人喜歡甚麼,好像墳場盤,他們就沒有感覺,毫不避忌,有時他們選擇的項目太高端,銷售方法不貼地、不夠香港化,原因是他們都要跟從總公司的指示做,沒法做到本地的需要。 正因如此,我成立公司時,就下定決心要做一間不一樣的中介公司,我一定要為客人提供完整的服務,我深明按揭的重要性,所以我們公司有按揭部,先為客人把脈,選擇最合適他們的按揭方案。能順利將樓盤租出亦是客人最關心的,以英國為例,雖然我們有英國代表,但亦會在每區找最合適的夥伴為客人放租,確保客人的物業租出好價錢及得到好的服務。
近年買海外樓的客人明顯有變化,很多香港人都買來自住,用家跟投資客,需要完全不同,我們都要不斷學習,才能貼近市場。以往賣樓就是賣樓,現在需要樣樣精通,我們的同事都要懂稅務、按揭、租賃,近年還要有移民、教育的知識。好像最近英國推出新的施政報告,我們立即聘請當地的稅務專家為我們講解最新的政策;看見很多客人很關心怎樣為子女找學校,我們又邀請熟悉英國教育的專家為同事上課。而審批新的樓盤,我們更加小心,更加做好盡職調查,加上很多英國發展商都是首次來香港銷售,合約都不盡相同,簡單如Payment terms,我們都會再三了解確認,只要能保障客人,讓他們買得安心,我們都願意多走一步、多費心神。
連結:
《東周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