翔勝之道— 香港人需要正常生活
 

回來新加坡快將一個月,每天能享受「正常生活」,心情真的很愉快。想到轉眼便要回港,不禁有點壓力,雖說香港限聚措施鬆綁了一點,但要恢復正常,相信還需要一段時間。

 

這次回新加坡,同行還有兩位香港同事,她們比我早返港,短短兩星期,已讓她們感受很多,光是從香港機場來回新加坡機場的一段行程,她們已經滿肚牢騷。同事說她們到達新加坡,從落機一刻到走出機場,非常暢順,無論辦手續或逛機場內各店舖,一切跟疫情前一樣,完全感受不到疫情帶來的不便,相反她們回香港時,就難受得多了。航班在早上十點到達機場,但她們進入隔離酒店已經是下午四點多,花了這樣長時間,原因當然是因為要做檢測,但讓人費解的是整個過程不必要地複雜、耗時;乘客下機後要困在房等,等做測試,等出結果,等所有人完成,等人派籌去拿行李,再等人分流你上巴士,想像都覺難受!

 

疫情最初,嚴防是應該,現在每天感染都上千,又有何用?增加自己工作,但又沒有能力解決,大量程序讓人感到困擾,大量工作人員亦讓人恐慌,大家都明白做檢測的重要性,只是不明白為何經歷了兩年的抗疫,各方面都好像沒有進步,花龐大的人力物力亦讓人無奈。單從感染人數來說,香港跟新加坡其實差不多,執筆當日,新加坡是一百一十七萬人,香港是一百二十萬人,新加坡單日增加三千多新個案,輸入個案是一百七十五,香港新增是六百多,輸入個案是廿五。我想說的是為了廿多個輸入個案而消耗龐大人力物力,同時又阻礙經濟復甦,有何意義?大家都是人口密集之地,新加坡已經恢復正常,亦不懼怕百多個輸入個案,而限制入境或對旅客製造困擾。

 

 

半年來,自己兩度回新加坡,親身感受生活迅速恢復,單是戶外不需用口罩,感覺已經大不同。餐廳照常營業,玩樂場所照常開放,學校照常上課,我最開心看見「冬菇亭」回來了,沒有一間餐廳是關門的,好的餐廳不預約是不可能有位,跟去年十一月完全是兩個光景,剛過的復活節,滿街都是人,我十個朋友有六個出國旅遊,有朋友更說已訂下十二月去日本的機票,怕遲一點搶不到機位。所有人生活已回復上軌道,大家都非常樂觀,解放措施同時亦解放我們心結,我覺得世界已回來了。幾個月前在新加坡做展銷會仍有許多限制,水、咖啡都不能喝,但今次全部都可以,連客人都有笑容,因為你有正常生活自然會想做正常事,你心理都不正常,怎會想正常事?

 

經過這次漫長的疫情,更讓我覺得如果能在其他國家擁有物業,其實是給自己有正常生活的機會,而一連三個星期的新加坡展銷會,看見新加坡人對海外物業的取態,更印證了我的說法,下期再告訴大家。

連結:
《東周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