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東周刊》「翔勝之道」專欄—做個貼地謙卑的CEO
 

最近接受了香港董事學會的訪問,當中被問到許多經營及管理上的問題,很想跟大家分享。其中比較有趣的是記者問我甚麼是Check & Balance(事緣我被董事學會評委評為是一個Check & Balance的領袖),我用了一個比喻回答他;一個領袖就好像在駕駛一輛車,向前望是必須的,但車子還要有側鏡、倒後鏡,當你需要轉線或看後面道路情況時,便要Check清楚才能行駛;做領袖其實都一樣,要維持公司向前走,但當需要調整計劃,便要先Check清楚可行性,研究會有甚麼問題,才能改變策略。又若你要遠行,駕車去機場途中可能會遇到塞車,碰到大雨,那時後你需要的是check實路面的情況,並要「執生」,需要時改道、慢駛或到避車處暫停等,就好比當生意遇上突發狀況,要運用得宜的策略。一旦成功了,目的地到了,你便可請司機代駕,往後遇事時你可以告訴司機應怎樣走,沒事你便坐着休息,這都是我渴望的!

我還未有能力請司機為我駕駛,看來仍需努力!

評委對我第二個評語是我對市場有敏銳的觸覺及策略性思維,記者想知道我是怎樣做到。我回答可能是我夠貼地!事實上,我不能說我所有的決定都是正確,我有否揀錯項目?有!策略有否做錯?都有!只不過我是個比較貼地的CEO,到現在我還會為某些項目講Talk ,我還喜歡親自見客,因為只有這樣我才感受到客人的需求,我才知道市場需要甚麼、缺乏甚麼。雖然朋友都說我應該放手交給團隊,但我真的喜歡這個行業,亦不想脫節,一旦脫軌就很難再走下去,只要一直在軌道上貼地而行,就算逆境來到,我才能成為最快知道的一個。

 

另一個原因是我喜歡了解別人失敗的原因,很多人都喜愛研究別人為何成功,好像大家都會看馬雲成功的秘訣,但我卻會了解他曾經失敗的例子,若這樣利害的人都有失敗,你就更加能在他的失敗中學習,然後更能提醒自己。我曾經在兩間跨國大行做事,我是很引以為榮,但最後他們在香港的經營並沒有預期的好,原因是他們只沿着西方國家的思維做事,因循不變,缺乏甚至不接受本土思維,當我看到這個失敗的原因,我便警惕自己日後自創公司時,切記勿跟他們走相同的路。

 

記者又問到怎樣在眾多同行中突圍而出,我說我肯「浪費」別人不肯浪費的東西,例如錢和時間,我會花錢及時間改善內部運作,因為有些事不做,最後你花在解決問題的時間,隨時比前期鋪排的長,亦隨時會花更多的錢。就好像去露營,需要很多裝備,亦要時間執拾,若你不肯花這個時間,去到營地才找這樣找那樣,誰能救你?最後問到領袖最容易犯的錯,我說是囂張與自大,正所謂「一囂就撻Q」,你問我得獎會不會驕?當然會,但我更會加倍警戒自己,要對得起獎牌,對得起公司,不要浪得虛名,不要以為拿着旗幟就是勝利,因為只有謙卑才能走得更遠。

 

連結:
《東周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