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日本樓發展商,最多被問及關於地震的問題,我經常說,賣日本樓需要正視而非迴避地震,正如日本政府知道自己位於地震區,制定防震措施特別小心,要避免有得震冇得瞓,不如先做好防震。
日本有幾樣大家未必清楚的防震迷思,其實非常重要,首先你是否認識日本地震級別呢?形容地震強度的指標分為烈度(Intensity) 和震級(Magnitude),烈度是計算震動對個人、環境、地質結構造成的影響;震級是表示地震強度,地震釋放的能量越高,破壞力越大。世界各地常用的震級各有不同,其中香港人最熟悉的是「黎克特制」本地震級(Ml),還有日本所用的矩震級(Mw)。日本評估地震強度有自己一套標準,稱為日本氣象廳地震烈度表(JMA),同時計算烈度和震級,而我們起樓所指的防震度主要針對烈度,看樓宇的搖晃度有幾大、損毀度有幾高。現時日本的新樓,可以承受七級以上烈度,這是日本的最高級別。
最近有很多關於日本將會發生九、十級大地震的預測,有人會問:「日本新樓防震只有七級,如何抵禦八級以上大地震?」其實在國際上稱為八、九級的大地震,以烈度計只屬五級,像一九九五年的阪神大地震、二○一一年的東北大地震,日本至今未有一次大地震超越七級烈度防線。日本政府的防衛意識極高,建築條例列明每條鋼鐵要達到指定的耐震級別,以往要求建築物能夠抵禦五級烈度,現時已提升至七級。我們的建築商很謹慎,物業耐震度只會多不會少,交樓前一定要通過嚴格測試,更提供十年保養,確保物業不會出現結構損壞、漏水等問題。
買家要知道物業耐震度是否符合標準,可以看銀行貸款,不合格的樓宇沒有可能過到銀行一關。再說,買日本樓必須購買綜合保險,一般為五年,受保範圍包括水災引致的損壞,甚至連地震、海嘯、火山噴發等損毀也有賠償。如果保險公司結業又如何呢?日本政府亦會承擔,向業主發放補助金。
由下月一日開始,日本再度收緊建築條例,申請起樓必須符合新建築基準,日本政府很清楚地產業這一波氣勢強勁,未來幾年將有大量物業落成,要確保這批物業在未來四、五十年仍然安全、堅固、新淨。新例實施帶來的好處是日本樓質素將會進一步提高;壞處是作為發展商,申請建築許可要經過更嚴謹的程序,同時要負擔高昂的建築費。有時聽到客人說FMI的樓盤貴,其實一分錢一分貨,我會說 look new is not new,有些物業外表新,但五臟六腑殘破不堪,我們有技術有品質,需要一定成本才做得到。如果有人告訴你超低價可以買到全新靚樓,你要提防騙子,精明的消費者都知道如何選擇吧!
日本即將實施嚴格建築基準,確保新樓結構安全,外觀五十年不變。
連結:
《東周刊》